首页  | 养殖技术   | 专家系统   | 市场商情   | 信息咨询  | 渔业环保  | 观赏鱼   | 专家在线   | 鲟鱼专栏   | 罗非鱼专栏
    资源现状               
   概 述                 
   种类及分布            
  形态特征              
  鲟鱼内部结构          
   品种生物学介绍        
    养殖简介               
  鱼养殖方式介绍         
  不同品种的养殖方式介绍 
 鲟鱼养殖用水指标       
 人工繁殖的介绍         
    养殖管理               
   水体档案建立          
   日常管理与检测        
   水体档案查询          
   养殖管理与技术        
    养殖技术               
  苗种培育技术          
  成鱼养殖技术          
  投饲技术              
    养殖计划               
  确定养殖品种和方式     
  确定投资规模           
  确定养殖规模           
    投饲管理               
  鲟鱼饲料的营养物质     
  鲟鱼饲料的种类         
  投饲量计算             
  投饲技术               
您的当前位置:鲟鱼专栏> 人工繁殖的介绍                                                               返回首页

鲟鱼人工繁殖研究情况


  在自然界中鲟鱼的性成熟较晚,一般要10年以上,用做人工繁殖的亲鱼最早都是在鲟鱼进行生殖洄游、即将到达产卵场时捕获的。但这样做受季节限制较大,只有在繁殖季节才能进行生产,如果水温和水位变化过大,生殖洄游的鲟鱼性腺发育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能捕获的鲟鱼数量也会大大减少。因此,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将刚进入生殖洄游、性腺还处于Ⅲ期的鲟鱼捕捞出进行蓄养,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经过培育使性腺发育至Ⅳ期末,然后进行人工繁殖。这样,如果技术处理得当,就能在鲟鱼的非繁殖季节进行人工繁殖。然而,随着鲟鱼资源的日趋枯竭,各国对鲟鱼类的保护逐渐加强,1998年的国际濒危物种保护公约就将部分鲟鱼列为Ⅰ级保护动物,而将鲟形目的其他所有鱼类都列为Ⅱ级保护动物,我国将白鲟、达氏鲟和中华鲟列为Ⅰ级保护动物,并对所有捕捞利用鲟鱼的单位和个人收取野生资源保护费。这样,为了鲟鱼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进行鲟鱼的全人工繁殖,即用人工繁殖出的鱼苗在全人工控制下培育成可进行繁殖的亲鱼,这样,就不再破坏自然资源,而且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可缩短其性成熟年龄,更早地获得鱼籽。因此,鲟鱼的全人工繁殖是今后鲟鱼发展的保障。国外在这方面早已获得了成功,而我国的中华鲟、史氏鲟的人工繁殖基本还是直接捕捞性成熟的亲鱼,只有易继舫等报道过蓄养未完全成熟的中华鲟半年或一年之后再做人工繁殖获得成功。
  北京瑞德尔鲟鱼开发中心在1996年引进了12尾4龄西伯利亚鲟鱼(4--5千克/尾),中心技术人员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在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的配合下,经过4年的精心培育,逐步摸索,采取了控制温度、光照、进行药物刺激等手段终于在2000年3月人工催产、繁殖成功,喜获鱼苗1.3万尾。这在我国尚属首例。

联系我们

重要声明“本系统目前仅用于测试和交流,系统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及推测结论仅供用户参考,请用户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谨慎决策,后果自负。系统所有者将不承担任何责任或提供任何保证。”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版权所有 Tel:(+010)67586268 67586099
Copyright©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All rights reserved